close

  法制晚報訊(記者 李文姬 王婷婷) 隨著高考成績揭曉,各地高考頭名也紛紛浮出水面,受關註熱度有增無減。
  目前,除西藏和山東外,全國29個省份共產生了78位高考頭名。今年山東出現了33名考生併列理科“第一名”的現象,該省高考“頭名”被成功“埋沒”。
  值得關註的是,儘管今年高考加分大瘦身,但仍有3成以上頭名皆為“加分製造”。
  此外,自主招生、校長推薦等舉措成為名校“掐尖利器”,近3成新科頭名已被北大、清華等名校提前“預訂”,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中國一流大學今年依舊無人問津。“新貴”國科大僅受南京市理科第一名青睞。
  記者註意到,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今年頭名人數最多。而北京的“高考頭名”分別出自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和北師大第二附屬中學。福建和安徽高考頭名人數最多。安徽高考理科第一名人數最多,而福建則文科人數最多。
  此外,全國各地高考頭名“陰盛陽衰”的局面一如從前,女生依舊稱霸高考。如,北京、廣東、遼寧等地均未出現男生頭名,與之相對,除去廣西和山西外,其他省份均有女生頭名產生。
  北大清華地位穩 國科大受冷落
  法晚記者根據中國校友會網——《2014年中國高考新科狀元調查報告》梳理髮現,今年不少新科頭名已經表達出自己心儀的大學和專業,頂尖大學和賺錢專業再次毫無懸念成為“最熱門”。95%以上的新科頭名都明確表示將北大、清華作為志願首選。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更是成為集中地。
  除經濟外,有部分頭名選擇工學、文學、法學等學科門類專業,醫學、哲學、教育學則出現“冷場”,無人問津。
  生源競爭是世界高等教育領域的普遍現象。值得關註的是,國內高校新加入“掐尖大戰”的中國科學院大學未能贏得各地省級高考頭名青睞,無法撼動北大、清華的霸主地位,僅在地市級頭名中有所收穫。報告顯示,今年南京理科高考第一名劉秋艷已經與國科大簽訂協議書,報考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然而,除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僥幸”收穫1位頭名外,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中國一流大學今年依舊無人問津。而港校更是再次遭遇“滑鐵盧”,淪為“配角”,僅個別人將港校作為候選高校。往年熱衷港校的雲南、廣東等地區頭名已明確表示不會報考港校。雲南理科頭名周權也謝絕了香港中文大學66萬港幣獎學金的邀請,選擇就讀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經濟金融專業。
  去年遼寧高考文科頭名劉丁寧,放棄72萬元全額獎學金,從香港大學退學,回鄉復讀報考北大,“狀元退學”應當引起香港高校的集體反思。
  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學術專家、中南大學教授蔡言厚指出,香港高校不應單純“砸重金”吸引頭名,應努力解決他們所面臨的語言適應、身心適應、文化適應等現實問題,積極為大陸優秀學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和文化氛圍,全力打造成最關愛學生的大學,才有望重新贏得大陸高考頭名的青睞。
  優政大瘦身 加分頭名占比仍高
  日前,教育部發文稱,加分大瘦身後,體優生、優秀生、奧賽生等加分人數將減少4成,奧賽科技類甚至銳減75%。而中國高考志願填報咨詢專家馮用軍指出,2014年是全國各地區高考加分“瘦身”政策實施第一年,但僅從各地加分頭名比例來看,高考加分瘦身的效果並不明顯。
  記者梳理髮現,今年的加分頭名有23人,占總數的3成。福建和天津高考加分頭名人數最多,而天津更是全為“加分頭名”。同時,今年有2人是復讀“狀元”,其目標均為北京大學。
  此外,近6年各地區高考頭名中,加分頭名共有180多人,占最近6年總數的4成。其中,雲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加分頭名人數最多,共有6人。近日因87名體優生資格被推至風口浪尖的本溪高級中學則有4位頭名,位列全國第三,而今年遼寧文理頭名更是均出於此。
  對此,蔡言厚指出,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探索打破應試教育體制束縛的招考辦法,鼓勵學生更加註重全面素質提高的一項積極措施。但由於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使高考加分政策變味了,成為某些人謀取利益的手段。最近幾年民族身份造假、體育特長加分造假事件頻出,有些地區的重點中學為了攫取到稀缺的優質辦學資源,不擇手段人為製造不少高考 “人造頭名”,藉此來提升學校的升學率和影響力,吸引社會各界和高校的關註,贏得政府部門的認可。“人造狀元”現象值得反思和警惕。
  3成高考頭名已“名花有主”
  毫無疑問,高考頭名在高考錄取中擁有大學和專業最多的選擇權,其影響力和號召力也是無與倫比的。
  對此,馮用軍表示,“頭名們”所挑選的大學與專業,可以說是現今中國最優秀的大學、最熱門的專業,代表了高分考生挑大學選專業的風向標。能否在最為激烈的全國高考頭名爭奪中取勝,已成為中國一流大學特別是中國頂尖大學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誌。高考頭名作為優質生源的符號代表,“花落誰家”關乎著頂尖高校的形象。
  在2014年中國各地區高考新科頭名中,近3成已經在高考前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等中國頂尖和一流大學提前“預訂”。 自主招生、校長推薦、領軍計劃等招生舉措已成為名校“掐尖利器”,成為北大、清華等牛校提前鎖定高考頭名的撒手鐧。
  部分高考頭名也已提前通過了名牌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並獲得加分投檔的優惠政策。
  此外,記者註意到,北京文理頭名更是提前接到北大橄欖枝。文科頭名孫一先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讀北大是她從小的夢想,而她已入選北京大學2014年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名單,將攻讀法律專業。而理科頭名劉倩瑩也已經獲得北大自主招生資格。
  部分被高校提前預錄的高考頭名
  地區 頭名 預錄高校 錄取方式
  四川 封凡 北大 自主招生
  浙江 邱昕瑤 北大 校長實名推薦
  海南 寇雨婷 北大 校長實名推薦
  海南 吳湘雨 北大 自主招生
  海南 李慧 清華 領軍計劃
  安徽 董吉洋 清華 領軍計劃
  吉林 吳晨瑋 清華 保送資格
  安徽 劉波 上海交大 自主招生
  上海 吳矅辰 復旦 自主招生
  數據來源:中國校友會網
  頭名追逐賺錢專業彰顯社會價值取向
  值得關註的是今年江蘇高考理科頭名吳呈傑欲報北大新聞系,此話一齣,採訪他的記者紛紛勸阻,小伙子改了主意。“這兩天,所有採訪我的記者都不建議我考新聞,所以我在考慮要不要讀金融。”最後他選擇就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而四川一高分考生想報考醫學專業,父親以醫生職業“苦、累、收入低、風險大”為由堅決抵制,苦悶的她前往醫院看神經內科,醫生也苦勸她千萬別學醫。此後“千萬別報××專業體”在網絡上走紅。諸多學生網友曬出了自己選報專業的“刻骨經驗”。奉勸即將上大學的學弟學妹慎重選取就讀專業。
  對此,蔡言厚指出,現今高考頭名專業選擇相對盲目,過度追逐熱門賺錢專業,而高考頭名的大學及專業選擇更多受到家長、老師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現今社會病態的“拜金主義”價值取向。
  而文理科尖子生過度扎堆經濟管理專業形成惡性競爭,可以肯定的是,註定有部分人將在殘酷的職場競爭中淪為平庸之輩,這也是近年來經管專業高考頭名多屬“高級打工仔”,收入較高但無人成為商界翹楚、行業領袖,職業成就遠低於社會預期的重要原因。
  此外, “高考工廠”、“復讀基地”等問題也值得反思。蔡言厚指出,“高分考生復讀考頭名”雖能激勵考生衝擊名牌大學的決心,但折射出扭曲的考生名校情結和社會名校心理,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也是對社會“第一學歷歧視”的屈服。但他們身上折射出的盲目的“名校情結”誤導下的求學道路既無法複製也並不可取。而部分落榜高分考生更是被某些復讀學校所利用,成為“高考工廠”、“復讀基地”招生宣傳的招牌。文/記者 李文姬 王婷婷  (原標題:3成新科頭名已被高校預訂 今年全國共78位高考頭名 其中“加分頭名”占比仍高 經濟類賺錢專業依然最熱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x29hxat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